汽车分享:维伦纽夫赛道_什么是维伦纽夫赛道
维伦纽夫赛道 维伦纽夫赛道长短4.421千米,赛道顺畅,给与车手好几处超车的机会,是一条由道路和跑道组合而成的赛道。
1维伦纽夫赛道的名词解释
2维伦纽夫赛道的介绍
3维伦纽夫赛道的历史
4维伦纽夫赛道举行的次数
5维伦纽夫赛道历年的冠军榜
维伦纽夫赛道的名词解释
维伦纽夫赛道长短4.421千米,赛道顺畅,给与车手好几处超车的机会,是一条由道路和跑道组合而成的赛道。
●详细地址:Circuit G. Villeneuve Casier postal 248 Succursale Place
●官网:www.grandprix.com.au
●总匝数:70圈
●总长:305.270km
●单圈长短:4.361km
●单圈更快:1'13.622 巴里切罗(兰博基尼) 2004年
●初次筹办F1:1978年
维伦纽夫赛道的介绍
从维伦纽夫赛道的平面设计图就可以看出这一条赛道难度,赛道舒适,并没有特殊的直道,但是有一个身亡型角:赛纳(Virage Senna),第一个转弯就足以使比较好的车手陷入麻烦,由于出弯后很快就进入一个扭曲的S形转弯,车手几乎都是擦者护墙板驶来,但是一旦刹车踏板过迟或轮胎抓地力不够,那往往就车体横撞在护墙壁或到草坪中来锄草。由于赛道很顺畅,因此它有好几处超车的机会。但是对于模块及刹车的规定也非常高,因为有几个务必急降速的区域,但在Pit通道前大平行线针对模块也是一大磨练。车手应该考虑的区域除开赛道有很快的直路之外也有很多种类转弯以外,还要考虑伦纽夫赛道由于不常用而造成赛道上存在许多污渍。维伦纽夫赛道针对观众来说,除了能收看到精彩的比赛,赛道旁五大湖风景也挺美丽动人。
维伦纽夫赛道的历史
澳大利亚挑战赛在1978年挪到多伦多市举办,由于原先的莫斯波特生态公园赛道不但落伍,并且危险因素也太高。可是多伦多市的吉尔斯-维伦纽夫赛道并不常举办比赛,它是由街道社区和跑道组合而成,长短4.421千米。
这一赛道拥有一个戏剧性的小故事,赛道开启后第一位冠军是本土作战的吉尔斯-维伦纽吉尔斯-维伦纽夫(Gilles Villeneuve),他就是1997年世界大赛亚克-维伦纽夫(Jacques Villeneuve)的父亲,吉尔斯-维伦纽夫在1982年在比利时的练习赛中意外身亡,为纪念吉尔斯-维伦纽夫,因而赛道改名为吉尔斯-维伦纽夫。由于这个赛道一年仅用一次,因此赛道地面非常脏,跑车务必直到练习赛以后路面的耐磨性才会慢慢提升。麦克尔-舒马赫在这条赛道六次称霸,能够这是他的“宝地”,在过去的8次比赛时,麦克尔-舒马赫在这儿五次夺得冠军,它的小弟拉尔夫-舒马赫还在2001年得到子站总冠军。
维伦纽夫赛道举行的次数
举行工作频率:从1978年逐渐一年一度
维伦纽夫赛道历年的冠军榜
1978 吉尔-维伦纽夫 法拉利车队
1979 穆伊-鲍比 威廉姆斯车队
1980 穆伊-鲍比 威廉姆斯车队
1981 马克-拉菲特 利吉尔运输队
1982 阿尔特曼-皮奎特 布拉汉姆运输队
1983 奥瑞克斯 法拉利车队
1984 阿尔特曼-皮奎特 布拉汉姆运输队
1985 阿尔伯瑞托 法拉利车队
1986 曼鲁普 威廉姆斯车队
1988 赛纳 迈凯轮车队
1989 珀特森 威廉姆斯车队
1990 赛纳 迈凯轮车队
1991 阿尔特曼-皮奎特 贝纳通车队
1992 吉哈德-赫伯特 迈凯轮车队
1993 穆伊-普罗斯特 威廉姆斯车队
1994 麦克尔-舒马赫 贝纳通车队
1995 阿莱西 法拉利车队
1996 达蒙-维尔 威廉姆斯车队
1997 麦克尔-舒马赫 法拉利车队
1998 麦克尔-舒马赫 法拉利车队
1999 哈基宁 迈凯轮车队
2000 麦克尔-舒马赫 法拉利车队
2001 拉尔夫-舒马赫 威廉姆斯车队
2002 麦克尔-舒马赫 法拉利车队
2003 麦克尔-舒马赫 法拉利车队
2004 麦克尔-舒马赫 法拉利车队
2005 莱科宁 迈凯轮车队
2006 维斯塔潘 雷诺车队
2007 汉米尔顿 迈凯轮车队
2008 库比卡 宝马车队
2010 汉米尔顿 迈凯轮车队